您的位置: 首页 >实验德育>国旗下讲话> 详细内容

科技创新,筑梦未来(第十周锦峰路校区国旗下讲话)

来源:原创 发布时间:2025-06-24 13:15:4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科技创新,筑梦未来

教师发言:


尊敬的老师们、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早上好!今天,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一个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的话题——人工智能(AI),以及它如何为我们开启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
近年来,人工智能以惊人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活。从ChatGPT的对话能力到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,从AI医疗诊断到“Deep Seek深度求索”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,科技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世界。今年,Sora生成式视频模型的诞生,更让我们看到AI在创意领域的突破。中国也在这一浪潮中奋勇争先,“文心一言”“讯飞星火”等国产AI的快速发展,彰显了我们的科技实力。

同学们,人工智能不仅是科学家的事,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。也许有同学用AI辅助学习,有人用编程制作过小机器人,甚至有人尝试用AI生成诗歌或绘画——这些正是科技创新的萌芽。未来的AI领航者,或许就在你们中间。

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:AI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它既能提升效率、创造价值,也可能带来挑战,比如信息真实性、隐私保护等问题。因此,在拥抱科技的同时,我们更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。真正的创新者,既要懂技术,也要有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我们该如何行动?

首先,打好基础是关键。就像建高楼需要坚实的地基一样,我们要学好数学、物理等基础学科,它们是理解AI的"密码"。特别是编程,作为与AI对话的语言,我们可以从简单的Python开始,逐步掌握算法思维。

其次,保持探索精神。建议同学们可以:订阅科技类公众号或杂志,了解最新AI动态

参加学校编程社团或相关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尝试AI绘画、写作等创意工具关注AI在环保、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

第三,培养跨学科思维。AI的未来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,比如:喜欢生物的同学可以探索AI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爱好艺术的同学可以尝试AI辅助设计

老师们、同学们,人工智能的浪潮已至,而我们是“弄潮儿”。让我们以“苟日新,日日新”的精神,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中,追逐个人梦想,也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!谢谢大家!

 2bd7d24cf8e540e3a02a0b5523efecda.jpg

 

学生发言:

以创新为帆 向未来启航
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当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升起,东方红一号的轨迹与C919的航迹在天际交织,奏响"科技创新,逐梦未来"的时代乐章。

千年文明孕育的科技基因始终流淌:蔡伦的造纸术托起文明传承,青铜神树的分形结构与现代航天器遥相共鸣。从《天工开物》到"九章"量子计算机,祖先的智慧穿越时空,在当代实验室里绽放新芽。

科技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。物理课上验证定律的灵光,创客空间里3D打印的桥梁,都是青春赛道的起跑线。深圳中学少年研发糖尿病筛查系统,杭州学子用AI复原良渚古城,他们证明:课桌上的演算纸,正是丈量未来的标尺。

LIGO捕获黑洞碰撞的引力波,"奋斗者"号潜入万米深蓝,GPT-4重构人类知识体系。这些突破背后,是科研人员数万次的实验,是FAST望远镜见证的8760次日出。科技革命正将神话变为现实——敦煌壁画通过数字孪生永生,故宫古画在纳米技术中重生。

科技创新更应照亮平凡角落:云南山村的VR课堂打开故宫大门,草原牧民用北斗导航织就智慧牧歌,视障程序员用语音编码敲击光明。正如移动支付让街头艺术跨越山海,直播技术令苗绣穿梭七大洲经纬。

此刻,晨风拂过国旗,如同5G信号连接天地。北斗卫星织就天网,"羲和号"追逐太阳,这些闪耀在国旗上的科技之光,召唤着我们以笔为桨,在试卷上解题,更在时代浪潮中破题。因为我们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墨水,更是浇灌未来的甘霖!

让我们珍藏这份赤子之心,在创新的航道上扬帆启程,共赴属于每个人的星辰大海!

f971c7b131b34dfa843fd7e4b7d3f43d.jpg



×

用户登录